注意了,这不是谣言!
❈❈
近期
我国南方部分海域发生赤潮!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紧急通知:建议消费者及餐饮单位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如误食,出现口唇麻木、四肢肌肉麻痹等中毒症状,请立即就医
❈❈
这对于爱好贝类海鲜的吃货们来说,
简直就是个重大打击!
据福建省赤潮灾害监视监测网报告,6月6日,福建泉州石狮市梅林码头附近海域发生赤潮灾害,面积约2平方公里,赤潮水体呈暗红色,呈片状分布。
赤潮发生时,海洋或湖面常常形成一大片红色景象,既水中一些细菌、原生动物和浮游植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或高度聚集从而引起水体变色现象。
好消息是:根据监测结果,目前厦门、漳州、泉州海域赤潮已消退,但部分海域近期所采集的贝类样品仍有检出麻痹性贝毒超标,近期食用相关海域贝类仍有安全风险。相关城市的海洋与渔业局将继续开展贝毒跟踪监测,直至连续2周内未检出贝毒。
据介绍,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链状亚历山大藻,该藻种可产生麻痹性贝毒。
▲这货长这样,真让人压力山大...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我国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见的毒素之一,其毒性极强,尚无特效解毒方法。
人一旦食用含有此毒素的贝类,可引起人体神经肌肉麻痹,轻者出现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因此,近期请尽量不要经常吃、大量吃贝类及海鲜,特别是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如发现误食,出现中毒症状,立即拨打120,尽快就医。
相关部门也提醒:沿海地区的消费者在毒素暴发高峰期,不要采捕和购买食用野生贝类。
出现海鲜中毒症状怎么办?
中六君必须遗憾的说:麻痹性贝类毒素毒性极强,尚无特效的解毒方法。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我国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见的毒素之一,约占藻毒素引起中毒事件的87%,中毒作用机理主要是阻断细胞钠离子通道,造成神经系统传输障碍而产生麻痹作用。
贝类摄入此毒素对本身无害,因毒素在贝类体内呈结合状态。该毒素遇热稳定,易被胃肠道吸收,且难以被人的消化酶所破坏,所以人一旦食用,很快释放并呈现毒性作用,引起人体神经肌肉麻痹,轻者出现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麻痹性贝类毒素对人体的中毒剂量为600~5000MU,致死量为3000~30000MU。
一旦食用海鲜后发生中毒,首先要马上拨打120,尽快到医院处理。因为中毒不比其他疾病,如麻痹性贝类毒素、河豚毒素等,目前尚无特效解毒方法,而且毒素可以致命。
来自中六君的温馨提示:
对于轻微的毒素、重金属等,人体是可以自行排解的。如果实在喜欢吃海鲜,只要不是经常吃、大量吃,偶尔食用少量解一解馋还是没问题的。
此外,蔬菜水果等含维生素C较多,多吃有助于肝脏排毒、加快毒素分解;牛奶、米汤等也可以保护胃肠道,因此在吃海鲜之前吃蔬果、喝点米汤,或可起到轻微的缓解之效。
在食用贝类时还应该注意哪些?
1、在烹饪贝类时,要煮熟煮透,以大大降低微生物污染所造成的食源性风险;
2、避免食用贝类周边内脏、生殖器及卵子等发黑的部位;
3、贝类毒素可溶于水,避免食用烹调汁液;
4、尽量减少食用频率,单次食用量不宜太多;
5、应选择去大型、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
6、在毒素暴发高峰期不要采捕和购买食用野生的贝类
【感谢重症医学科王丽纯主治医师对本文的帮助】
文/中山六院
图片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