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2019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0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宋尔卫教授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今年49岁的宋尔卫祖籍广东鹤山。
1988年,宋尔卫从广州二中考入原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后在中山二院(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普外科工作,跟随著名乳腺癌专家苏逢锡教授开展乳腺癌手术和术前化疗。
2000年,他在中山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外科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德国艾森大学医学院及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研究。
2004年8月,34岁的宋尔卫以“海归”人才身份回到中山大学工作,并被破格聘任为正高职称专家。
2005年,他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7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担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4年获评为首届“中山大学名医”,也是中大附属医院里最年轻的入选者。
2016年,宋尔卫担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并于次年就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
作为一名从临床一线走出的科学家,宋尔卫围绕着令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患者深受困扰的肿瘤复发转移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
他的研究成果曾入选国际权威期刊《科学》评选的“2003年度全球十大科技突破”,并分别于2008年度、2018年度两次荣获“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乳腺癌转移的调控机制及靶向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则获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中科院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可被推荐为院士候选人。
院士候选人不可毛遂自荐,须由院士和学术团体推荐。每位院士最多推荐3名候选人,院士受常委会委托推荐新兴和交叉学科候选人不占院士个人推荐名额。被推荐人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年富力强的科学家,更有机会成为候选人 。65周岁以上的候选人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连续3次成为有效候选人但最终未能当选者,要停止1次候选人资格。但获得6位或6位以上院士推荐,且其中至少有4位推荐者所在学部与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则不受此规定限制。
在一个月的公示后,初步候选人要经过各学部评审会议的逐一评审,随后经过学部与会院士无记名投票,在初步候选人中产生正式候选人。
正式候选人产生后,还要再次经过学部院士一轮无记名投票,按照学部增选名额产生终选候选人。
最终,终选候选人再经过全体院士终选投票,才有机会被选举成为院士。
根据选举规则,全体院士终选投票实行等额、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数超过有效票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当选。选举结果还要报国务院备案。
此前,从广东医疗战线走出的两院院士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临床解剖学家钟世镇(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鼻咽癌专家曾益新(2005年当选)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肾病专家侯凡凡(2009年当选)。
通讯员:林伟吟
编辑:赵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