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英雄王龙同志诞辰110周年
今天,12月28日
是抗日英雄、民族精英、镇江市首任市长
王龙同志诞辰110周年
上午,在我区兴隆中心小学报告厅
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之
“学英雄模范 做时代新人”——王龙同志事迹报告会
这堂生动而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宣讲人是原市志愿者服务总站站长黄寿年老人
简介
黄寿年,1942年出生,中共党员,原市志愿者服务总站站长。他身体力行,真诚关爱烈军属、伤残军人、离休干部、特困人员,帮他们解忧排难,关心农民工孩子,辅导他们健康成长,荣获江苏省第二届十大杰出志愿者称号。
接近一个小时的报告会,黄老基本脱稿
王龙同志的英雄事迹早已经熟记于心
从他的话语中,不难听出老人对英雄
深切的缅怀和崇敬之情
来到活动现场的
还有王龙同志的女儿王峰和小儿子王立荣
王奶奶九十多岁高龄,身体还十分硬朗
她跟小编说:“十分想念父亲!”
王龙同志牺牲时,小儿子王立荣刚满月
他对父亲的了解
都是从母亲、姐姐和父亲的战友口中得知
他说,父亲对儿女的要求很严格
牺牲前,得知自己喜得贵子
还说:"男娃好啊,长大了又可以参军,报效祖国!”
问起王立荣,他对父亲最大的印象是什么
“他是一个心怀大爱的人,无私奉献,大爱无疆!”
同学们仔细聆听、认真笔记
缅怀王龙抗日事迹,学习他献身革命精神
重温历史
追忆
王龙,原名王隆恩,1908年12月出生于扬中县兴隆区定和乡翁家塘 (现位于扬中经济开发区三跃社区)一个贫穷的书香之家。12岁时生父病故,遂与兄长王言去丹徒姚家桥本家叔叔王广维处随馆就读,1927年移居兴隆码头村(现兴隆社区)嗣父家,在一所私塾教书。
黄寿年 整理
聪明好学 不畏权势
王龙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喜好古文。十二三岁时,新作诗文理论新颖,文理通达、词锋犀利。十五六岁即参加王氏宗祠和扬中 “存粹文社”会文,并屡次名列前五名,深得扬中文坛名士的一致好评。
王龙年少时为人正直刚强,不畏权势,敢于伸张正义。扬中“火烧七家”抗捐事件之后,反动官绅变本加厉敲诈勒索,百姓们苦不堪言。王龙对此事义愤填膺,不满地方官绅搜刮民财,向国民党省政府状告盘剥乡民的三区区长鄂振声。扬中县伪政府的反动官僚们恼羞成怒,诬告王龙是“火烧七家”抗捐事件的要犯,下令通缉。王龙被迫流落到靖江县六圩地区,在友人帮助下教书为生。从此,王龙对旧社会反动政府的憎恨与日俱增,并思索着如何拯救老百姓出苦海。
投身革命 动员亲友抗日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龙回到家乡。此时,当地土顽与土匪勾结,鱼肉乡民。王龙目睹其暴行,怒不可遏,邀正义之士去江南寻找管文蔚抗日游击武装为民除害,消灭顽匪贾长富部。谁知事机泄密,王龙被贾长富关进大牢,经过多方营救被释放。正是这两个月的牢狱生活,激起了王龙反抗决心和抗日激情:只有投身革命,跟共产党走,才是有志青年的唯一出路。
1938年4月,王龙二赴丹阳,恳请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赴扬中岛歼匪。挺进一支队首次进入扬中,虽首战告捷,但匪首贾长富等闻风而逃。不久挺进一支队撤回丹阳。贾长富又卷土重来,变本加厉,残害百姓。第二年,“挺纵”再进扬中,与新四军二团协同作战,一举全歼贾长富、田锦章、周广发的土匪武装。扬中人民拍手称快,王龙也深受鼓舞。
1939年4月,王龙随同新四军一支队作战参谋盛威扬前往溧阳参加新四军,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官处招待科副科长,新兵站站长等职,经常为运送枪弹物资和入伍战士奔波于大江南北。
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王龙还向家人、亲友宣传抗日道理,动员他们参加抗日。在王龙的教育和感召下,他的胞兄王言、堂弟王亚平、王伯候、侄儿王纪荣、外甥施明哲、侄孙王忠等先后参加了新四军。妻子张玉梅、长兄王菊如、姐姐王七云等都参加了抗日斗争,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英勇机智 痛歼日伪
1940年秋,王龙调回扬中,任县抗敌委员会主任。12月,任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他领导扬中人民英勇机智地打击日伪军,坚决镇压那些死心塌地的汉奸、特务。他周密谋划,击毙崔振华(扬中伪警察大队第二中队中队长),智杀季广根(扬中县伪警察大队大队长),大灭了敌伪嚣张气焰,坚定抗日必胜的信心。
1941年,王龙相继调路北特委任伪军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共丹北中心县委、苏中五地委敌工部部长。这期间,王龙同志战斗在敌人心脏,周旋于虎穴狼窝,显现出高超的斗争艺术,被抗日军民誉为抗战“智多星”。
抗日斗争错综复杂,异常激烈,王龙有勇有谋,游刃于敌伪,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他物色可靠人员打入日伪内部,并做好安全掩护工作,获取情报,以利准确有效地打击敌人。王龙执行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分化瓦解敌人,成功策动敌伪军连长罗云高起义;教育、争取江湖上青帮支持、参加抗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对象,孤立打击一小撮顽敌,取得了丹北地区和扬中县抗日斗争的重大胜利。
“皖南事变”以后,王龙同志运用各种方法深刻揭露国民党 “同室操戈”的罪行,教育干部和党员,坚定立场树立信心,并以极大的义愤,发动全县人民抗日锄奸,先后镇压了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刘越石,虞清及反共顽固派、恶霸、汉奸四五十人。1942年8月28日,王龙率县警卫营一部夜袭二墩子港伪据点,炸毁了敌汽艇1艘,击毙舰长,生俘20余人,缴获枪支20支。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增强了全县人民夺取抗日斗争胜利的信心,充分展现出抗日“智多星”的才干。
兴修水利 造福百姓
王龙在扬中工作期间,在领导群众开展对敌斗争的同时,还十分关心人民的生活,发动和组织群众兴修水利,改善耕作条件。
当时,三跃地区的长乐乡,普济乡农田用水是由三茅大港从二墩港引进的,水路曲折遥远,水流慢,水量少,旱年难灌,涝年难排,所以这一地区粮产地多荒田,老百姓苦不堪言。担任扬中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的王龙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实地勘测后决定开挖新港,从夹江直通封头坝,解决长乐、普济这一地区农田的排灌问题。老百姓们听到这一消息后都拍手称快。为了防止敌伪从中作梗,王龙未雨绸缪,审慎安排,精心运作,通过各种关系说服伪县长顾先知支持开港,并想方设法阻止日寇的侵扰。
1941年正月初,王龙发动三跃地区上万名民众在封头坝至夹江一线开挖新港。经过三个月的奋战,终于开挖了长达3华里的新港,彻底改变了这里“旱时水不来,涝天排不出”的状况。同时对全县港道进行修堤疏浚,初步治理了旱灾水患,改善了耕作条件。当年普济乡农业喜获丰收,老百姓向县政府送了一块 “为民造福”的横匾,以表达对抗日民主政府的感激之情。
怒斥顽敌 壮烈牺牲
王龙从参加革命以后就将自己的全部身心交给了革命事业,夙兴夜寐,从无懈惰,以致积劳成疾,但他仍然忘我地带领将士们冲锋陷阵。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向日伪发出通牒,限定他们向我作战部队缴械投降。8月底,王龙被任命为镇江市第一任市长。接任后,王龙就积极组织受降工作。
1945年9月7日,有一个排伪军携械出城,经丹徒镇渡长江往和尚洲投诚新四军。得到这消息,王龙立即安排有关人员从王家花园出发,赶往和尚洲受降。不料,王龙在丹徒江边同大批顽化伪军遭遇,不幸被捕。王龙面对敌人的行为,义愤填膺,怒不可遏;面对敌人的审讯,义正言辞,迎头痛斥;面对敌人的枪口,毫不惧色,视死如归。在大义凛然的王龙面前,敌人理屈词穷,无计可施,恼羞成怒,对王龙下了毒手,开了枪,民族精英王龙壮烈地牺牲在丹徒镇江边的芦滩上,年仅37岁。
王龙牺牲以后,苏中五地委、第五专员公署、军分区、扬中抗日民主政府都举行隆重的追掉大会,镇江、丹阳、丹徒、扬中老百姓以最高礼遇悼念先烈。1950年,扬中县政府在王龙烈士墓 (现经开区兴隆社区五组)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1985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当年烈士殉难处王龙桥附近(今江苏大学院内东北部山坡上)建王龙烈士纪念亭——“王龙亭”,树碑勒石,以永远悼念这位民族英雄。(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
镇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天,我们纪念王龙同志诞辰110周年
缅怀他的不朽功绩
将激励我们崇尚英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