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4日,由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齐鲁工业大学海洋技术科学学院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制的我国首套具有长期、定点、智能剖面观测功能的 十五米超大型智能剖面观测浮标系统(简称“十五米浮标”)在我国东海海域成功布放,正式加入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东海海洋观测研究站观测阵列。该系统的投入运行改变了我国近海海域缺少长期、定点、实时进行剖面水体观测设施的现状,提高了观测参数的丰富度,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
十五米浮标是海仪所(海洋学院)海洋浮标团队经过四年的科研攻关,突破了超大型浮标体设计、智能绞车控制、智能组网技术、三锚系留及其布放方法等浮标研究领域技术瓶颈,成功研制出的我国新一代智能浮标重大技术成果。
十五米浮标由一个中心主浮标体和三个外围保护浮鼓及配套锚系组成,这种结构有效解决了传统单锚系浮标进行水下剖面观测时容易造成设备缠绕的问题。中心主浮标体采用直径15米的圆盘形结构,具有抗破坏能力强、稳定性好等优点;外围三套浮鼓的设计使三套锚系远离主浮体,为主浮体的中心观测井预留剖面观测通道,加之智能判断功能有效避免了锚链与剖面观测设备的缠绕,从而可实现水体剖面数据实时观测。十五米浮标的智能判断功能也是一大创新,当恶劣天气下风、浪、流数值超过安全阈值时可将剖面观测设备安全回收,待海况好转时又可自动投入运行。
十五米浮标属于我国第五代海洋浮标,也是目前国内首套直径最大、观测参数最全、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海上综合观测和试验平台,它的研制旨在解决我国近海剖面水体观测数据难以长期、定点、连续获取的难题,是观测技术方面的一项创新性应用工程。十五米浮标的成功布放并投入运行,将助力我国在海洋观测领域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 END—
信息来源: 齐鲁工业大学海洋技术科学学院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大家都在看
► 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王斌任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此前担任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 | 曾长期在国家海洋局工作
► 招聘!事业单位编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202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博士和船员岗位)、在职人员招聘公告
► 国产温盐深仪(道万)顺利通过9000米水深耐压测试!
►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介绍自然资源部“十三五”期间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做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情况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海洋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马上开始,将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海洋国家实验室组建工作
►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陈令新研究院等编著
海
► 我国首部风暴潮数值预报专著《现代风暴潮预报技术及应用》
洋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陈令新研究院等编著
书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栾锡武研究员 著
屋
►1:300万比例尺《中国海海洋地质系列图》出版发行!| 实现了中国海全海域海洋地质基础图系的更新换代
► 我国第一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生教材出版
► 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吴自银研究员等牵头撰写《High-Resolution Seafloor Survey and Applications》出版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陈令新研究院等编著
►《自主水下机器人》封锡盛院士等主编、徐会希高工等著
► 林明森研究员团队:中国海洋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工程、产品与处理
►《渤黄东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 中科院海洋所宋金明研究员等编撰
► 《海洋和海岸环境塑料污染与治理》 骆永明等编著
►《恢复生态学》:湿地生态系统的功益及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法
►《地球系统与演变》 白令海道开启和和北冰洋的演变 (附注:北冰洋大洋钻探 )| 汪品先院士:为地球系统科学正本清源
►一些围填海项目被通报要求整改,事过两年毫无进展:三亚新机场、海口如意岛、葫芦岛和南海明珠……
推
►2020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发布: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生态学……
荐
►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介绍海洋工作情况及回应委员建议|全国政协“协调推进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热
► 2020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拟获奖项目公示名单(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2020年度海洋优秀科技图书拟获优公示名单
点
海洋知圈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
如您喜欢,请“点赞”并点亮“ 在看” 👇 👇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